伴隨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生態環境等問題備受重視,社會康養需求和市場消費急速膨脹,加上國家層面全力推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美好生活”建設,康養成為一個熱門研究話題,中國康養產業的風口正在逐漸形成,本文從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原則入題,淺談康養建筑設計要點,探討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語言,形成有溫度的康復養老室內外活動空間,突出康養設施空間與環境的設計要點,好的設計是美的,通過好的設計襯托康養建筑設計之美,突出以人為本,醫患并重,注重為所有活躍在康養空間的人,特別是康復人群提供全方位的關懷,營造健康、安全、經濟、高效的室內外環境。
一、康養產業發展現狀
傳統意義上來講,康養產業的主要服務人群為行動能力和自我照護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及外科手術術后恢復期的患者,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國內康養產業已經向歐洲成熟的老年護理產業靠攏。
法國的養老建筑分類
從傳統的養老院、養護院逐漸拓展其服務內容,康養不等于養老,養老僅是康養產業的一項內容,除了有自理能力的老人,當下社會的康養,更多是通過康復醫學、老年護理、老年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半自理或非自理型老年人,提供24小時貼身專業化醫療服務,醫療團隊同居同住。同時構建全社會康復樂園模式,其功能組成包括老年康體中心、康復理療、慢病管理、健康檢測、營養膳食中心、中醫養生院等,為老人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并開辟1分鐘直通康復醫院綠色轉診通道。
實際上,康養產業是希望通過先進完善的康養服務設施,綠色生態的室外康養花園,安全舒適溫馨的室內環境為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及養老護理保障的多重服務,使得老年人在康復護理的治愈過程中身體機能得到極大的康復,心靈得到升華,處于一種持續向好的健康狀態。
國家《“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出臺了關于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的政策。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和醫務室、護理站等。加強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和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護理等機構。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積極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政策導向加上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康養產業迎來全新機遇與變革。
二、后疫情時代康養建筑值得關注的6項原則
依據設計開展康養建筑設計的全過程服務,分別從策劃規劃、方案設計、技術深化、施工配合、運營調試五個維度,通過全領域、分專業的精準設計提升康養建筑設計質量。
后疫情時代康養建筑值得關注的6項原則:
1、平疫結合與經濟的可行性
康養建筑除了日常運行,“平疫結合”應當兼顧平時與疫情時的醫療服務內容,在康養建筑的首層設置隔離護理區,設計還需滿足傳染性患者的急癥護理需求,且在經濟上可行。
2、可拓展性與空間的冗余
設計需要有能力容納未來潛在增加的患者數量,各功能區塊的構成和比例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變性,為未來調整留有余地,做到因勢利導。
3、幸福感與高效醫療
疫情流行期間,面對緊張的員工、患者、還有家庭。設計需要支持空間的喘息、恢復。醫療空間要盡量體現人性化,適度地放開空間,實現建筑內在的幸福感。
4、通風和采光與材料性能
清潔空氣和地面設計以減少傳播的氣溶膠粒子,同時支持易于維護清潔空氣和表面。
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適的治療環境,這樣可有助于穩定情緒,促進心理康復。
如果患者可以從他們的窗戶看到室外園林中的樹木,比他們直接看到磚墻需要的藥品減少30%,而康復度提高30%。
國內相關研究表明,采光設計對精神類患者的康復提高50%。
5、醫療護理能力與隔離措施
進一步優化康復醫療的功能和流程設計,強化設計的普適性和可持續性,為隔離單人的病房促進患者護理,保障員工和人員安全,支持連續性操作。
6、清晰流線與交通系統化設計
支持清晰的流通渠道,支持安全運動和最小化傳播的風險。各類型流線應防止交叉,減少和杜絕院內感染,使建筑內形成有秩序的動態環境,組合好各建筑空間,使各部門之間無穿越交通,采用信息誘導圖標,引導醫院內部流線。
三、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原則
康復醫學作為傳統四大醫學板塊之一,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復治療,與相關臨床科室充分融合,促進患者恢復,預防殘疾發生,改善患者治愈后起居,提高生活質量。
康復治療有“慢、常、變”的三大特點。
考慮各類疾病患者群認知能力差、行動不便、心理障礙大等諸多因素,以及康復治療的特殊性,所以康復病房的設計不同于綜合病房。
需嚴格遵循醫療的需求、生活的需求、心理的需求以及安全的需求。
相較于綜合醫院醫技為重點,康養建筑護理居室、康復病房為建設的重中之重,其空間設計原則包括:
1、小病區、低床位
一般在35床上下??祻突颊叩幕顒佣?,病區要小,康復患者與醫生交流多。大病區既嘈雜又增加醫生負擔。
北京市老年醫院病房 海北州中藏醫康復醫院病房
2、全開敞、高低臺
開敞的護士站方便醫護與患者交流。設置高低問詢臺、既能使患者減少彎腰,同時方便乘坐輪椅的病患。
護士站設計
3、重交流、無分隔
康復醫院護理單元是開放式的病房:護士站位于兩側病房之間,每六個床位作為一個隔間的病房在朝向走廊一側,并沒有隔墻,護士能一覽無余,對每個患者都了若指掌。
比較明顯的是康養設施的單元多用單廊和雙廊設計,不會采用綜合醫院的復廊設計。
北京市老年醫院醫護空間設計 香港屯門醫院護理單元平面
4、樂休憩、享趣味
共享空間是一個社交、活動、會客的多功能區域。為幫助患者盡快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康復過程患者有更多交流方面的需求。
北京市老年醫院共享空間設計
5、寬走道、雙扶手
醫療建筑患者走道要求不少于2.4米??祻筒》坎灰松儆?.8米,建議3.6米。預留出一些輪椅擺放區。
大多數的康復患者行動不便在通行時依靠擔架、推床、輪椅、拐杖等助行器移動,所需的走廊寬度比一般建筑的走廊寬度要求更高,且因為患者病種不同,年紀不同,走廊應安裝雙層扶手。
康復病房走道寬度及雙層扶手設計
6、大平臺、多利用
康復中心為解決殘疾人的高層建筑消防疏散問題,在病房樓每層設計寬敞的室外休息平臺。
病房層的景觀平臺,不單單為了達到綠化及景觀目的。需要結合康復功能設置五感康復花園。
利用公共陽臺設置洗衣、曬衣功能,增加患者日常能力。
廣州市老年醫院室外露臺景觀設計
7、互融合、清標識
床旁康復、病區康復以及大廳康復三級康復體系是為減少患者移動、強化專病康復、加強集中康復等目標而構建。
床旁康復:即為基于不同病種選擇適宜的康復病床,并在床頭、床尾、床側配置康復設備設施,便于患者完成專項康復訓練。
病區康復:針對不同病種設立護理單元;在病區設立專病康復治療廳提升康復訓練效率與效果;與科研深度結合,服務臨床需要。
大廳康復:針對門診患者以及部分住院患者,通過集中康復,提升康復設備設施的使用效率。
康復醫院經常把康復區設置在康復病房單元中,結合交通空間、訓練區、餐飲區統一設置。
北康廊坊醫院床旁及病區康復設計
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
8、重心靈、促療愈
多樣化配套設施的設置幫助醫院以日常關懷促進康復患者心理療愈,亦可慰藉患者及家屬心理需求。
兩個區域比較重視:
1、廣州、上海等海派文化地區;
2、青、甘、寧少數民族聚集地區。
海北州海晏縣中藏醫康復中心室內中庭
四、結語
近些年來,我國在康養建筑方面正在不斷進行實踐和探索,特別是在養老設施的開發與設計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未來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條件和教育水平還將繼續提高,老年人對生活環境和建筑環境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國在老年建筑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方面,需要繼續進行理念上的創新和探索,在設計中融入康復醫養服務、加入景觀環境療法等,以滿足老年人不斷提高的、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更好地突出康養建筑之美。
QQ客服
電話咨詢
027-87462688
電話咨詢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至18:00留言咨詢